中国车企已成全球汽车产业“主力军”

时间: 2017-08-02
来源:V讯汽车 新华网 一财网

中国车企已成全球汽车产业“主力军”

中国车企的实力正在加速向前。日前,2017年最新《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出炉,中国共有6家整车汽车入围,包括上汽、东风、一汽、北汽、广汽以及吉利,入围数量与日本并列第一名,超过德国、美国、法国等。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车企的排名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上汽排名已经超越了日产、宝马等传统跨国车企,而东风、一汽、北汽、广汽排名也有了大幅提升。分析指出,与之前相比,中国车企的发展更具质量,自主品牌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了排名快速提升的关键。


中国品牌需求质量增长


本次榜单,中国车企继续延续高速向前发展,在入围车企数量中,已经与日本并驾齐驱,均为6家企业上榜。分别是,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列41名,东风汽车公司位列68名,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位列125名,北京汽车集团位列137名,广州汽车工业集团位列238名,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位列343名。较2016年排名相比,分别提升5、13、5、23、65位以及66位。


其中,广汽集团排名上升幅度达21.5%,这是广汽连续5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名增速位居我国国有汽车集团首位。


今年上半年,广汽集团实现整车销量96.35万辆,同比增长约31.65%,销量增幅居国内六大汽车集团第1位,市场占有率上升至7.2%,创下历史新高。


而东风在2016年,也累计销量汽车427.7万辆,高质量跨越400万辆新台阶,同比增长10.4%,完成挑战目标,销量居行业第二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717.6亿元,同比增长9.9%,实现利润同比增长7.4%,上缴税费同比增长3%。


与之前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中国大型汽车集团已经从单纯依靠合资品牌贴牌加工寻求规模效应,逐步转变为寻求品牌效应,开始注重核心技术开拓,寻求全体系力的竞争优势。


今年,广汽集团发布了品牌全新战略规划,公布全新品牌口号“匠于心 品于行”,掀开技术升级、产品升级、产业升级等三大升级的序幕。到“十三五”期末,广汽集团力争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知名品牌,具有全球化影响力并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国际汽车集团品牌。


而东风汽车去年投入科技活动经费190.7亿元,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7.2%,未来还将不断提升。同时,东风汽车共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5项,授权专利1317项,其中发明专利1526项,连续多年位居行业前列。


“广汽研究院已在美国硅谷设立研发中心,并计划年底设立底特律研发中心,为后续自主品牌产品进入北美市场提供技术支撑。”广汽研究院院长王秋景接受采访时表示,广汽研究院还将适时拓展其他地区海外研发中心,积极探索布局全球研发网,最终打造24小时“日不落”研发体系。


全球车企整体表现稳中有进


与中国车企快速发展相比,纵观全球汽车行业,传统大型车企表现相对平稳。


据了解,2017年共有23家车企进入全球500强,表现最为出色的是日本丰田,以2546.94亿美元营收排名第五,相对去年排名上扬一位,位居所有车企第一位。紧随其后为大众,排名第七,营业收入为2402.63亿美元。这也是汽车行业进入全球前十的两家车企。


而第二阵营则为戴姆勒、通用、福特、本田、位居17位、18位、21位以及29位,营业收入为1694.83亿美元、1663.8亿美元、1518亿美元以及1291.98亿美元。从传统跨国车企排名来看,整体变化相对较小,丰田排名上升了三位,大众排名上升了1位,福特并没有任何变化,而宝马甚至下滑了一位。


从利润来看,日本车企相对其他国家车企更高一点,丰田利润达到168.99亿美元。而第二名的大众仅有59.37亿美元,远低于丰田,甚至不如戴姆勒以及通用。





共享汽车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继共享单车迅速出现在街头巷尾后,搭乘共享经济的东风和政策利好,共享汽车也开始在各大城市“跑马圈地”。分析认为,“绿色出行”在国家顶层设计层面被大力倡导,共享汽车行业未来前景广阔。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17中国共享出行行业大数据观察》指出,实时打车、共享单车和分时租车这三种主流的共享出行模式,正逐渐改变消费者的生活出行习惯。报告预计,到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年市场容量有望由660亿元增长至3800亿元。


目前中国市场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共享汽车平台,他们正在推动分时租车的发展。而共享汽车的兴起,也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助推器。


据了解,北汽、上汽、广汽等车企都已经开始涉猎或计划入局新能源共享汽车领域。分析分为,巨头的入局有望带动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投入,在共享汽车巨大需求的刺激下,新能源汽车数量未来将进一步增加。据一家研究机构预测,到2020年,国内共享汽车的运营车辆累计将达到200万辆,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共享汽车市场。


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模式,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推广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手段,政策环境的利好也为汽车分时共享普及带来了极好的前景。


例如,上海2016年出台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指导意见》就指出,加快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服务网点布局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底,基本形成覆盖广泛、互联互通的充电设施网络,中心城充电服务半径小于1公里,全市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服务网点超过6000个,纯电动车超过20000辆,充电桩超过30000个。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数据分析师李安然认为,政府对共享出行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车的鼓励态度,消费升级后居民更加多样的出行需求,以及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共享出行模式的动态、持续的发展。


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看,6月份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促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目前征求意见工作已经结束。据介绍,关于共享汽车的反馈意见,大部分认为加强租赁车辆管理、落实承租人身份查验制度、提升企业线上线下服务能力以及完善停车、站点设施等政策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李安然表示,共享出行正在为用户提供便利、环保和优化的出行选择,预计到2030年,共享出行对于GDP的净增将达到约6000亿元,共享出行行业累计新增就业将达到1700万。“共享出行正走向黄金时代,在未来很有可能会变成生活中的司空见惯的出行方式,让整个城市的交通体系变的更加无缝便利和快捷。”








石油产业迎战汽车电动化

交通运输部门是我国第三大能源消费部门,仅次于工业与居民部门,同时也是最主要的石油消费部门。随着天然气、电能、燃料甲醇、燃料乙醇等替代燃料的勃兴,成品油消费量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尽管全球的交通用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但仍以石油为主,并且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


根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2016年7月12日发布的《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下称《报告》)预测,在全球交通用能中,石油消费比重缓慢下降,2050年仍占83.5%左右。而在中国交通用能方面,《报告》指出2030前后或将会开始出现下降,交通用能中石油比重将会从目前的90%降至2050年的77%,天然气和电力比重升至2050年的21%,较目前提高12个百分点。



在交通用能中,电力增长最快,2050年前年均增长3.1%,天然气和生物燃料年均增长在2%左右,三者合计比重较目前提高8个百分点以上。这一方面反映了相关国家推动清洁燃料替代的政策取向,另一方面反映了技术突破和成本下降带来的电动汽车的规模化发展。


而电动汽车的发展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中国成品油消费。


《报告》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国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将出现快速的增长,2020年将达到317万辆,占整体保有量比例为1.3%;2030年达到1660万辆,占比4.5%;2040年达到4200万辆,占比11%;至2050年,或将达到1.35亿辆,占33%。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成品油的消费将由2014年的2.8亿吨增长至2027年的4.0亿吨,年均增长2.8%,此后将进入高位平台期,2027年~2035年,消费量将保持在3.8亿~4.0亿吨之间;2035年之后,随着燃油经济性不断提高、燃油替代和电动化普及加快,消费量将出现较快下降,到2050年下降到2.8亿吨左右;交通用电所占比重将由目前的1.8%上升至2050年的3%。


国际能源署(IEA)近期发布的《2017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也指出2016年全球上路行驶电动汽车的总量是200万辆。2016年全球范围内注册上路的插电式和电池驱动的汽车总数较上年增长60%。而中国则是目前为止最大的电动车市场,约占全球电动车销量的40%,是美国所售电动汽车数量的两倍多。


以石油业务为主的能源企业也在这样的冲击下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寻求融合。


2016 年 1 月,中石油和一汽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新能源汽车和互联网智能汽车领域展开合作。中石油计划在重点城市或高速公路建设充电站和加气站,在产业链上支持一汽新能源车,双方还将建立联合实验室,加大润滑油产品的研发力度。


2010 年,中石化就和北京首科集团宣布共同出资成立中石化首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后者致力于纯电动车的研发。双方在新公司成立之初计划投资 27 亿元建设充电站,彼时希望到 2015 年共形成 130 座充电站建设规模,以满足北京市电动汽车能源供给需求。此外双方还投资 17 亿元建设完成新能源应用研发中心,致力于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研发。2015 年7月,中石化还和北汽新能源展开合作,利用加油站为北京北汽电动出租车提供换电效率。


2017年5月,壳牌联合也同清华大学(汽车系)成立清洁交通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拟针对传统化石燃料、高效车用润滑油及添加剂、替代燃料及新能源等展开研究。


壳牌燃油技术副总裁Stephen Bryce在接受第一财经等采访时表示:“未来的能源构成具有多样性,我们看到传统化石燃料仍会占据比较大的成分,但像氢燃料电池、生物燃料以及电动车等都会是将来帮助我们应对挑战的能源解决方案。作为大型的加油站业务的运营商,当我们想到电动车时,会自然联系到这也会成为我们未来加油站的一部分。未来不单单提供一种解决方案,而是为人类出行提供多样的可能性。”


Stephen Bryce透露,壳牌去年成立了新能源部门,关注的方向非常广泛,包括风能、太阳能以及氢能等领域,电动车也是壳牌考虑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未来是多样性世界,我们了解未来多样性商业需求以及未来多样性发展的可能性。而在电动车方面,我们还需要从生命周期上去考虑,究竟这个电从哪里来的,从二氧化碳排放角度来看,电的来源不一样,可能对于后面整体的排放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教授对笔者表示:“电动汽车我们去年做到2%,还有98%,因此汽车电气化的过程势必漫长,挑战也会越来越大。”


因此,赵福全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传统发动机还有很大的空间。但这个空间实际更需要系统工作,解决问题。目前石油公司只是简单地满足一些发动机的基本需求,未来的重点则是重新设计燃料。“发动机是个‘破肚子’,什么都能装。未来从环保的角度,则需要发动机重新设计燃料,这样的话还有很大的空间,到底发动机需要什么样的燃料,石油公司又怎么样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设计好这个燃料,是需要通过联合实验室等方式的合作来提升发动机发展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