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工信厅厅长涂高坤专访:广东要成为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典范

时间: 2021-03-18
来源:《南方》杂志
“十四五”时期,是广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产业进入全面工业化的攻坚期、深度工业化的攻关期。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成为全国两会现场热议的焦点。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接受《南方》杂志专访时表示,“十四五”时期,是广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产业进入全面工业化的攻坚期、深度工业化的攻关期。



涂高坤指出,广东将加快全省制造业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集聚发展转向集群发展,参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南方》杂志:广东以制造业立省,多项经济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十四五”时期,广东如何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涂高坤:广东作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排头兵,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1万亿元,2016—2020年全省年均增长5.3%;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3.01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营业收入、利润、数字经济规模等主要指标总量均居全国第一。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依然存在创新能力与产业规模体量不匹配,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存在明显薄弱环节,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平台载体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

  根据省委省政府“十四五”规划工作部署,我们初步编制了《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全面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加快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奋力开创制造强省、网络强省、数字经济强省建设新局面。

  争取到2025年,全省制造强省建设迈上重要台阶,制造业规模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制造业整体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部分领域取得战略性领先优势,培育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典范。

  

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是当务之急


  《南方》杂志: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发展先行一步,形成了强大的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十四五”期间,广东如何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涂高坤:“十三五”时期,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形成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先进材料等万亿级产业集群,我省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从7家增加到1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5.56万家,居全国第一。“十四五”期间,广东将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加快建设制造强省,为全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作出工信贡献。

  比如,在实施强核工程方面,把科技创新摆在重中之重位置,集聚全球产业创新资源,构建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加强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以及工业软件等方面的产业基础能力建设,补齐工业短板,基本解决“卡脖子”问题;在实施强链工程方面,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大力开展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工作,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高端元器件、电子化学品等薄弱环节国产化替代,发展自主软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性,推动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等等。

  《南方》杂志:《“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广东如何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和产业基础问题,全面提升广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涂高坤:广东工业产业门类齐全,列入全国统计的41个大类工业行业中,我省有40个,多种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居全国首位,完整的产业链配套已成为我省对内发展和吸引外资的重要优势。但我省重点产业还有较多受制于人的地方,整体水平有待提升,“缺芯少核”问题突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是当务之急。

  接下来,我们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补短板、育长板两手抓,坚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不断提升广东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一是持续增强制造业创新发展能力。聚焦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依托领军企业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集中政策和资源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发挥创新中心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进一步完善企业创新培育和激励工作机制,加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的培育力度,指导企业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实施一批创新能力提升项目。

  二是加快提升工业基础能力。积极参与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力度,聚焦工业软件、核心元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关键装备与材料等领域重点突破,切实解决制约自主可控的深层次问题。提升产业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大力实施“广东强芯工程”。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通过基金、平台、大学、园区构建产业“四梁”,从制造、设计、封测、材料、装备、零部件、工具、应用夯实产业“八柱”,引进建设一批产业链重大项目。

  四是培育壮大制造业企业群。高质量开展大型骨干企业培育工作,打造更多的制造业领军企业和“单项冠军”。支持重点企业构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生态,培育一批控制力和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南方》杂志:《“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广东信息产业优势明显,未来广东将如何深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涂高坤:我省高度重视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率先出台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地方政策,在重点行业打造了超过200个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建设8个“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深入推进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帮助中小制造企业“上云上平台”降本提质增效,累计推动1.5万家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带动50万家企业“上线用云”,引进培育370多家优秀工业互联网服务商,为促进工业经济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发挥广东信息产业优势,高标准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比如,分类施策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面向大型企业,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应用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实施以传统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等为重点的数字化改造,推进各类传统生产设备与信息系统广泛互联互通,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示范。面向中小企业,加快推动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开展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开发推广具有行业特色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发展工业软件,提升产业链协同水平,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群体性突破。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系统和数据对接,构建跨界融合的新型产业供应链体系

  《南方》杂志:广东将如何扩大有效和高品质消费供给,提升消费工业品质品牌,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涂高坤: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营业收入达5.2万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5.5%;工业增加值12315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7.3%;出口交货值11122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3.2%,成为我省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高品质产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中高端消费外流、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接下来,我们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扩大内需与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把供给与需求结合起来,着力提高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提升消费工业品质品牌,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比如,在注重标准和品牌培育提升方面,引导产业、企业在保证产品服务质量的同时,注重企业品牌、区域品牌的建设和维护,宣传品牌的文化内涵,加强民族品牌信任感和品牌形象的培养。支持发展一批品牌培育机构,服务于广大中小企业,久久为功提升广东企业和产品品牌形象。